《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经过两次修订,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方面完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标志着我国全方位架构起未成年人“六位一体”保护工作格局。作为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律,对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未成年人保护的责任主体等作出明确规定。
如何理解“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呢?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就是在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的过程中,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权衡,选择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方案,采取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措施,实现未成年人利益的最大化。具体要求,就要做到以下六点:第一,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第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第三,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第四,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第五,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第六,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如果遭遇了网络欺凌,我们该怎么办呢?第一,及时按下保存键,保存欺凌证据,可以使用截屏、截图、保存网页、拍照等方式进行保存证据,保存的内容包括具体网址、信息发布者、发布内容,跟贴者,跟帖数量及内容等。第二,及时按下暂停键,防止信息扩散,可以通过父母或自己直接联系网络服务提供者,告知他们具体情况,要求他们删除、屏蔽、断开链接。本法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了通知。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网络欺凌行为,防止信息扩散。最后,还要记得及时按下救助键,寻求各方帮助,可以向学校求助。此外,可以向父母求助。向司法机关求助,我们都会保护每一位少年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