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检察:智慧检务助力司法办案
时间:2021-02-22
来源:通河县人民检察院
作者:田野、刘杰
录入:陈瑞超
审核:姚红琚
随着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全面推行,对检察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考验和挑战。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通河县人民检察院紧紧围绕司法责任改革的要求,以打造智能化、高效化、现代化的先进基层检察院为目标,始终坚持以科技引领、信息支撑为导向,强力推进科技信息技术建设和深度应用,使办公、办案和信息科技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检务促进检察工作质效提升,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一、利用先进设备助力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
院党组一直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技术在办案中的实际应用和操作。
自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以来,遇到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取证难往往让办案人员很着急。为了办案取证便捷精准,我院首次采购无人机助力办案,充分利用无人机起降简单、高清摄录、画面实时传输、不受地理环境限制、拍摄面广、动态跟踪、全面客观等诸多优势,为行政公益诉讼取证服务。
2020年在办理一起(面源)污染案件时,第二检察部工作人员赴通河县某乡镇对随意非法倾倒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污染环境的公益诉讼案件线索进行现场勘验取证时,就利用了无人机技术。在技术人员娴熟操控下,短短十几分钟,无人机就完成了空中取证,拍摄到了清晰的所需照片,详细地记录了现场环境以及污染环境的相关状况。在大量证据影像资料下,该镇领导承认管理存在漏洞,并对上述违法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此次将无人机应用于公益诉讼案件调查取证中,充分发挥了无人机航拍在调查取证中能够远程拍摄固定证据、动态跟踪强、细节捕捉准确等特点,有效避免了传统取证方式无法全方位拍摄全景的弊端。
我院利用无人机助力公益诉讼办案取证,既是对深化“智慧检务”建设要求的一次成功实践,又提高了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在今后的司法办案中,我院将继续发挥无人机取证科技优势,让先进科技为检察工作助力,让先进科技为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美丽通河保驾护航。
二、积极实践“互联网+检察工作”新模式,构建阳光司法体制机制
通过建立智能检察服务模式,拓宽公开渠道,探索“智慧检务公开”“智慧检察宣传”“智慧检察服务”等智能辅助应用,构建“网上检察院、掌上检察院、实体检察院”三位一体的“互联网+检察工作”新模式,优化检察公共关系,全面提升检察为民服务质效。
我院主动拥抱现代科技,积极落实智慧检务要求,加快建设智慧案管大厅和12309检务服务中心,以满足司法办案的新需求。智慧检务大厅建成后,将投入运行12309查询平台、案件信息公开平台、智慧案件投递系统、公检法联动控访平台、三远一网建设等一系列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司法办案信息公开、三网联动等全方位智能功能,为群众提供更加公开、便捷、智能的检察服务,推进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设完成了集业务咨询、控告申诉、国家赔偿与国家司法救助、案件管理等四大板块于一体的12309检察服务中心,更好地践行司法为民、落实司法体制改革任务、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阳光司法机制。
依托12309中国检察网,将网上信访大厅、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等整合为“一个窗口”,实现“一个平台”贯通,通过网上信访2.0系统办理相关案件80余件,通过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办理控告申诉等案件70余件,为实现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每一件群众来信都在“七日内程序回复以及在三个月内完成办理过程结果答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累计发布案件程序性信息124条、重要案件信息35条、法律文书85份,通过互联网受理当事人及律师申请办理案件查询、预约辩护与代理等业务65件,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
三、智慧检务建设缓解办案压力,提高办案办公效率
疫情期间,我院依托“智慧检务”检察内网平台联通看守所专线,运用“远程提审”系统,设立疫情防控期间“临时提审室”,一站式解决了疫情防控之下提审、讯问等一系列办案现实难题,一方面保证疫情期间案件顺利办理和流转,另一方面保障了办案人、嫌疑人的健康安全。
我院采购智能语音系统力图解放检察官的双手,仅凭语音就能进行大量卷宗的录入,远程提审系统的建设使我院检察官免除舟车劳顿,之前提审嫌疑人在路上要花去大把时间,如今在本单位就能轻松对外地看守所人员进行审讯,大大提高了我院工作效率。